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动态
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如何做到烟火不散、品质升级?
更新时间:2025-11-05
曾经,“脏乱差”是不少农贸市场留给公众的固有印象,拥挤的摊位、混乱的动线与刺鼻的异味,让买菜这项日常民生活动少了几分惬意。而近年来兴起的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程,正彻底颠覆这一认知。负责改造的设计团队往往耗时数月打磨方案,以“烟火气里藏匠心”为核心初衷,让众多老菜场实现了从破旧到焕新的华丽转身。

农贸市场改造--杭州一鸿农贸市场设计院

专业的设计团队在接手农贸市场改造工程之初,便会达成明确共识:摒弃“一刀切”的现代化改造模式,在升级硬件的同时,完整保留老菜场独有的烟火气息。继而围绕这一目标,开展深度蹲点调研,系统记录摊位经营规律、消费者动线习惯,甚至精准标注出邻里间的社交聚集区域。基于调研结果,团队确立“功能升级、人文赋能、场景焕新”三大核心方向,从空间规划、设施优化、细节设计三个维度精准推进改造工作。

空间规划作为农贸市场改造工程的核心环节,如何打破传统农贸市场“密集摊位”的布局局限是关键,此外,可以依据食材属性科学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。为提升辨识度,采用差异化色系地面标线引导人流,如蔬菜区选用清新绿色,鲜肉区搭配沉稳褐色,既实现区域清晰划分,又为市场注入鲜活活力。针对水产区污水横流、腥味浓重的痛点,团队创新设计“三级排污系统”,通过摊位防渗漏台面收集污水、台下独立隔油池过滤杂质、地下管网集中处理的闭环流程,从根源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市场的卫生难题。熟食区则推行“透明化卫生设计”,统一配备304不锈钢玻璃防尘罩与嵌入式紫外线消毒灯,在保障食品卫生的同时,不影响消费者挑选体验。

农贸市场改造--杭州一鸿农贸市场设计院

农贸市场改造工程的人文温度体现在对不同群体的精准关怀上。调研数据显示,农贸市场老年消费群体占比超六成,为此可以将入口台阶改造为1:12坡度的无障碍坡道,保障轮椅与婴儿车通行顺畅;将通道宽度从1米拓宽至1.8米,需求与应急充电功能。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支付习惯,为所有摊位定制集成智能电子秤的操作台,不仅支持多元移动支付,还同步关联食材溯源系统,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产地信息与检测报告,实现“放心消费”可视化呈现。

农贸市场改造--杭州一鸿农贸市场设计院

在摊位陈列与照明设计上,许多市场同样暗藏巧思。为凸显食材新鲜度,设计保留传统摊位的开放式陈列方式,让蔬果自然色泽充分展现;顶部采用漫反射LED照明系统,以柔和光线还原食材本真色泽,避免强光刺激消费者视觉。值得一提的是,增设透明化农残检测点,也是提升市场公信力的“流量密码”,直观的检测过程极大增强了消费者信任度。优质的农贸市场改造,绝非对传统的颠覆,而是以专业设计语言赋能场景,让老菜场的烟火气更浓郁、更纯净、更安心。

如今,经过改造的农贸市场,已从单一的食材采购场所,升级为承载邻里社交的“公共客厅”。这一转变,正是农贸市场改造工程的核心目标——以设计服务民生需求,让烟火气与设计感实现温暖共生。

浙公网安备12008700号     Copyright@2020 杭州一鸿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